人行西宁中支: 打造“五个体系” 探索绿色普惠金融发展新路

最新信息

人行西宁中支: 打造“五个体系” 探索绿色普惠金融发展新路
2023-02-17 08:05:00
推动三江源地区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融合发展,是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推动高质量发展和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人行西宁中支引导金融机构立足三江源地区生态脆弱与经济欠发达高度重合的特征,从打造融合发展政策、标准、组织、产品、信息等五个体系方面入手,综合施策、协同发力,初步探索出一条适合高海拔地区绿色普惠金融发展的路子,截至2022年末,共计25.01亿元绿色贷款投向三江源地区普惠小微领域。
  打造融合发展政策体系。在全省层面,人行西宁中支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发布了《关于绿色金融支持青海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青海省银行业保险业发展绿色金融支持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等多份文件,从推动小微企业绿色信贷、风险补偿等方面提出融合发展举措。在市州层面,指导发布了《三江源国家公园村级普惠金融升级发展标准化建设方案》《果洛州“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移动金融”支持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发展的十八条意见》等文件,统筹推进三江源地区绿色普惠金融发展。在微观层面,引导金融机构从绩效考核、利率定价等方面加大倾斜力度。青海省农村信用联社制定了《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融合发展实施意见》,完善绿色普惠项目识别、风险管理、考核评估等机制。邮储银行青海省分行对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普惠小微贷款中的绿色信贷部分,在享受普惠小微贷款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优惠55个基点支持外,同时可享受绿色贷款FTP减点15个基点优惠政策。
  打造融合发展标准体系。作为全球四大无公害超净区,三江源地区特有的绿色有机农畜产业体系,为推进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针对这一特点,人行西宁中支根据《绿色产业指导目录》《绿色贷款专项统计制度》等规定,引导三江源地区金融机构主动共享政府部门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认证信息,将经绿色有机认证的农畜产业认定为绿色产业,将相关普惠主体金融服务界定为绿色普惠金融服务,为三江源地区绿色普惠融合发展提供了一套具有较高普适性和针对性的标准服务体系。
  打造融合发展组织体系。人行西宁中支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探索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融合发展组织架构。中国银行青海省分行率先将位于三江源地区的海南州支行打造成为绿色普惠特色支行,精简绿色普惠金融业务办理流程,推进绿色普惠项目优先办理。青海省农村信用联社提出在理事会层面设立绿色普惠金融事业委员会,建立绿色普惠金融专职推进岗。2021年以来,三江源地区先后设立6家绿色支行,将绿色普惠作为发展特色,通过开通绿色通道,落实快办、快批、快放机制,充分发挥标杆示范作用,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能力。
  打造融合发展产品体系。人行西宁中支引导金融机构前瞻性布局绿色普惠领域,加大“三农”“三牧”、小微企业等领域支持力度,创新推出了“乡村振兴活畜贷”“生态环保贷”“个人绿色账户”等一系列融合发展产品。农业银行青海省分行在三江源地区创新“乡村振兴活畜贷”产品,通过智能耳标等物联网设备,实现了线上实时监测与预警,打破了以往活体牲畜无法担保的“卡脖子”问题。截至2022年末,该行累计发放“乡村振兴活畜贷”5.4亿元,惠及畜牧养殖主体566户。玉树州治多县农商银行落地三江源国家公园内首笔“生态环保贷”,金额40万元,在平均贷款利率的基础上降低1.65个百分点,并提供4.7个百分点的贴息。中国银行青海省分行探索发展个人绿色账户,创新发行三江源环保主题信用卡,围绕“绿色出行、低碳生活”,提供“账户+权益”全体系服务,引导群众养成绿色低碳行为习惯。
  打造融合发展信息体系。人行西宁中支强化科技赋能,通过完善“青信融”平台、建立绿色项目库等措施,推进融合发展信息体系建设。一方面,持续优化“青信融”平台,推动金融信息、企业信息、公共信息集成共享,探索搭建绿色金融板块,促进信息充分共享和绿色普惠融资需求精准对接;另一方面,引导金融机构围绕生态农牧业、生态旅游业、绿色消费等领域,建立绿色项目库。黄南州地方农商银行通过网格化营销成果筛选绿色金融客户,建立包括企业、个体工商户、专业合作社和新型经济组织的绿色信贷项目库,实现信息互联互通。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人行西宁中支: 打造“五个体系” 探索绿色普惠金融发展新路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